百度百科中的内容都是哪来的
百科词条数目可以按千万级别来计算了,那么这么多的信息资源,他的来源和出处都是哪里呢?可靠性是否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呢!
具体到特定的条目,参考资料往往会有第一手和第二手之分。譬如中国人编写“北京”条目,会直接去传说中的相关部门(民政局之类,blahblah)去取得第一手的数据;然而对于一个法国人来编写“北京”条目,他们可能不识中文,反之会去一些法语杂志报刊年鉴等去获取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通过其他手段统计而来的(当然,也有可能直接从中文维基把人口数字抄过去)。
这样就造成数据的不统一。在维基百科的条目里,有参考资料来源的数据必定会优先于没有参考资料来源的数据得到展示,这样持续的小改进都会得到保留,从而整体提高维基百科条目的权威性。举个小小例子,我在中文维基编辑天文条目时,经常碰到恒星的“星等”问题。这个数据在大部分时间里,不同的资料来源都会取得不同的数据。原因是多方面的:恒星的星等本身可能是变化的,有些数据给出的是最大星等,有的给出的是平均星等 观测环境(大气、恒星方位)会影响所测的数据,不同的天文台给出的数据可能不一样 观测方式不一样(波段、滤光片),测出来的星等也是不一致的,但往往笼统地都称为“星等”但是你不能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测出的数据就一定没有哈佛天文台的数据精确和权威。所以参考资料是最好的评判者。
即使和大多数的数据有出入,只要你给出了”还可以信得过“的参考资料,这个条目的数据就不算有大的问题。
在参考资料权威性的评判问题上,一般采取"权威专业机构/官方 > 混饭吃的专业机构/官方 > 权威新闻媒体 > 混饭吃的新闻媒体 > 较负责任的个人博客 > 闲散的个人博客"这样评判标准。
实际上到了”个人博客“这一级的资料,维基百科基本上已经不会使用这些数据了,而宁愿留空之。国内的网络百科我也接触了不少,基本原则就是,有数据就填上去呗。而且备受诟病的一个问题是,给出的更加权威的数据并给出参考资料,不一定能通过管理员的审查。最后数据的权威性可想而知。
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微信: 19910178593